最近一直想到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我們無法討好所有人,讓所有人喜歡我們,所以有時候,當你遇到一再讓你無言時,趁早拿出「被討厭的勇氣」吧!

Share Post: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被討厭的勇氣_岸見一郎、古賀史諾

《被討厭的勇氣》很多年前就看過了,這次再重看應該是第三次了,這一本一直是暢銷書,看來很多人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尤其封面上的文案就這麼寫著: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有沒有發現?在華人社會裡,凡事鄉愿之下,我們總是無奈卻又無可奈何地上班下班,日復一日?如果你選擇不被討厭,凡事迎合依順也可以,對方會怎樣想呢?對方只是會更加瞧不起你,完全不把你的事當回事兒,根本不會在乎你的要求,隨便一兩句就能打發你,試問,主導權是你還是對方,你只是會落得更憋更不開心而已。

否定心理創傷

第三次看,首章,就讓我停留,我不知道為何我前兩次看,就只是看過去,沒有停留?現在發現這首章〈否定心理創傷〉真的蠻重要。

我們過去都會認為心理創傷會影響到創傷者,但這本書的「哲學家」不這麼認為,他並不是說當事者偽裝,而是當事者自己所遭受的那些創傷後的不安、恐懼等感受,是為了一個目的,而產出了某種感受,比如:

不想走出去,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並不是說所有的傷害都沒有影響,比如遭逢重大災害、幼年遭受虐待,並不是對人格的形成毫無影響,他認為這些影響當然還是很大,只是並不是因為這些發生的事就一定能造成什麼「果」,他認為:

我們是藉著「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周遭常常會遇到心理有傷痕的親朋好友,他們總是口徑一致地「走不出來」,很多人談到最後就是「我就是沒辦法」!我也遇過這樣的人,本來也很關心對方,但久了連自己都精疲力竭,搞到連自己都心力交瘁,現在想想,對方恐怕也只是需要的是「某種關注」,只要她一直「走不出來」那無以名之地創傷,她就可以一直受到關注,「創傷」或許某種程度是一種「保護傘」?但是,沒有受過心理培訓的我們,很容易就處於想幫助、想幫忙,就讓對方好一點,卻無止盡地重覆在那個漩渦裡,搞得自己心裡也很累,不是對方的錯,對方其實可能也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引起關注」是他的目的。

我們能怎麼做?《被討厭的勇氣》沒有說。可是我們在現實社會裡難免都會遇到,如果遇到了有心理創傷的人能怎麼做?我認為就是不要試圖去了解對方的創傷是什麼?聽到了某人有心理創傷,不要再進一步去「探究」心理創傷的起因、背景,讓自己與對方的「心理創傷」築起壕溝,保有距離,不要試圖想要減輕對方的創傷,我們不是神,也不是心理諮商師,更不是要藉由「心理諮商」來撈點錢賣點產品的市儈者,我們要承認自己一點都無能為力,他人的過去,未曾參與,今後也不必介入。

憤怒是可收放自如的「工具」

刑法上的傷害罪和過失傷害差在哪裡?除了傷害可能普通傷害可能重傷,可能傷害致死,而過失傷害可能普通傷,也可能重傷,但沒有過失傷害致人於死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在於「意圖」,傷害罪有意圖傷害人,但過失傷害卻沒有傷害人的意圖,致傷純粹因於「過失」而致。是以刑法第279條的傷害罪有「當時基於義憤」之語,基於義憤是不能藉以「脫罪」的。

《被討厭的勇氣》中說:

憤怒是可收放自如的「工具」

引發我想到刑法法條,也讓我想到「憤怒」的情緒,尋思一想,憤怒的確是可以收放的,一時起了情緒的確有可能,可是也的確能轉化掉情緒,我也想到很多人,尤其是高層主管們,很多位居高層的主管,他們對「憤怒」相當克制,想到很久以前有一回公司同仁結婚,我身為招待,在忙完了招待的工作之後,我也回到同事桌和同仁們在一起,公司總經理比較晚到,他坐定後沒多久的時間,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不知道為何服務員送上來的什麼東西灑了,正好灑上了總經理的上衣襯衫上,我正好目睹了這個過程,我先按捺住看看總經理會有什麼反應,服務員則很緊張地幫忙擦拭,總經理突然怒聲一句:吸乾。服務員更緊張了,席間沒有人有辦法去聲援服務員,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只好趕快將冰桶內所剩不多的冰塊倒到自己的杯子裡,拿著空著的冰桶,去給服務員,請她去幫我換一桶新的冰過來,就這樣支開了服務員,好在總經理也沒有後話,我想,他當下也是瞬間就轉化了自己不快的情緒,沒有繼續為難服務員,也沒有對我故意支開服務員而為難我,他沒有讓情緒持續,適可而止的收放也令我印象深刻。

不論過去經歷過什麼事,你賦予它的意義,就決定了你的現在。

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的過去已經無法改變,可是當下和未來,仍操之在己,決定論抑或目的論,人生如何選擇,想要沉湎於痛苦憂傷,抑或為自己的人生開創新局,都在自己。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

執著於「經歷什麼」,現實就會有所改變嗎?我們不是可以退換貨的機器。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而是更新。

想到自身的例子,每次和外子吵架的時候,他都莫名其妙地覺得我為何會生氣?為何會勃然大怒?有時一生氣、一冷戰起來就很久,如果自己沒有想通,仍然意氣用事,自己「選」了嘔氣,氣不過,結果也沒能改變什麼,有時候自己很快意識到自己盛怒得太過,趕緊去道歉,就平息了兩人間的僵局。

幸福抑或不幸福,是自己選擇的。

你的人生決定於「當下」

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決定你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當下即是,當下的一切決定都參與了決定未來的人生,任何時刻,都可以打破舊習,就看自己願意不願意,如果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為何想改變又有諸多理由改變不了自己?

我發覺自己也是有諸多的藉口,比如原本設想下班後的時間,回到家要看書閱讀、上線上課程、經營網站部落格寫文章,可是還是會「懶」、會遲延,會不想面對,於是時間就在滑手機中流逝,滑手機滑到眼睛很累了,就又是該睡覺的時間,隔天清晨起來,拖著疲憊的身心靈出門上班,日又一日,自己並沒有什麼改變,想要取得的成果也一而再安慰自己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主要都是因為有什麼事耽誤。

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變得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

阿德勒說:「要除去所有煩惱,唯有獨自一人存活在宇宙中。」

我們就算要感受孤獨,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換句話說,人,只有置身於社會的脈絡中,才能稱為「個人」。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之中。

比如刻意表示自己和一些有權勢的人——從班長之類的幹部到名人等等各種身份的人——關係很好,藉機跟別人炫耀自己好像有多特別

就像職場中,辦公室裡的資深助理時而會表示主管的兄長有時會Line她、送過高級茶葉給她一樣,製造樹立出她在公司的與眾不同,以為這樣大家就必須額外地對她擺派出的頤指氣使,敬她三分一樣,但,其實她不知道的是別人怎麼看待她?

這種藉由權威的力量來膨脹自我的人,終究還是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過著別人的人生。

阿德勒很明確地指出:「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因為他感到自卑罷了。」

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

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啦

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

只要對方有任何舉動會引起你的憤怒,都可以認定對方是在挑起一種「權力鬥爭」

當對方開始挑釁,而你也察覺到那是權力鬥爭的時候,就要盡快從中脫身,不要回應別人的行動。

在一點真的很重要,我也是到最近才發現,職場裡有人習慣挑釁,無論是職場裡的白頭宮女還是資深員工,他們時而就在尋求挑釁,稍一不注意,就落入了陷阱,我也認為我們要盡快抽身,不用回應,狗咬你,你不該去反咬狗,而是應該去打破傷風,若在職場裡,就是拿出鼠尾草與海鹽香水出來噴一噴,過過運,淨化負能量,也不要去咬狗。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

在猶太教的教義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他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

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

「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

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

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所謂的命運,並非依靠傳說來安排,而是揮舞自己的劍去斬開

——亞歷山大大帝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就是有人討厭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這就是幸福的定義。

平凡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

每一回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都彷如初讀,於是我這回決意記下來這一回閱讀中,令自己有感的字句,《被討厭的勇氣》,這麼多年來一直暢銷,已熱銷超過五十萬本了,前不久在誠品書店還看到依舊擺在很醒目的位置。

其實有很多,我們老早老早就知道,知是知,有沒有踐行才是重點,能不能真不受影響?能不能真正將課題分離?是不是常常自己仍然卡住,可,我們真的難以干涉到他人改不改變,對方的課題,並不是也不該是由我們去介入。

只要從我們自己本身開始改變,世界也就能改變了,試試。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書籍資料

  • 作者:岸見一郎(Ichiro Kishimi)古賀史健(Fumitake Koga)
  • 譯者:葉小燕
  • 出版:究竟出版
  • 版次:2014年11月 初版4刷
  • ISBN:978-986-137-195-5


在〈困縛已久想自由?先無懼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吧!〉中有 2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工作不累,累的是要應付瘋子|職場裡不求瘋子別瘋,但求自己不瘋 – 閱讀時光

  2. 自動引用通知: 閱讀阿德勒《自卑與超越》|確認自己生命意義,自我超越 – 閱讀時光

發佈留言

接著閱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