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Post: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克里希那穆提_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第一次接觸克里希那穆提的書就是這本《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不過那本書的封面不是長這樣,這是我後來又再買的,因為一直找不到,可能在娘家,可能借人,總之,在很多年以前我又再購入《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為何我非得再買《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這麼說吧,我常常回想起自己最開心的時期,正好是我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看著、相信著也無懼,那種無懼,現在想想也許是「天真」?!我猜也或許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詐騙說柬埔寨工作多好多好,我說不定是真的會相信,在那個時間點。

不過,我有個好處是,縱使我相信對方所言不虛,倒也不一定能打動我跟著去,或能推動我跟著去做什麼事。

我懷念那個時候的自己,沒有戴眼鏡,隨時都笑意盈盈的自己,在這將近三十年後,讓我再看一看克氏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吧!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教育的意義

除非教育能幫助你了解廣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否則教育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我們通過一些考試,找到一份工作,結婚,生子,然後就越活越像一部機器。

你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嗎?當你真的在學習時,你是透過你的生活在學的,你沒有任何特定的老師,每一件事都在教導你——一片枯葉、一隻飛鳥、一種氣味、一滴眼淚;有錢的、貧窮的、哭泣的人們;女人的微笑、男人的驕傲——你從所有的事物上學習,所以你並沒有一個特別的指導者,沒有哲學家,沒有靈性上師。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師,你是處在不停歇的學習狀態中的。

所以說教育不只是在教室裡課堂上才叫作是「教育」,終生教育和學習就在你我的生活裡,在我們生命裡,透過五感來學習,誰都是我們生命裡的老師,教會我們的並不只是短視頻裡的「懂吃懂吃」,而是生命裡廣闊的一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自由與愛

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精神狀態,其中沒有恐懼或勉強,沒有求取安全感的衝動。

許多人在世界上是獨立的,但很少人是自由的。

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精神狀態,其中沒有恐懼或勉強,沒有求取安全感的衝動。

一旦你想成為某某人物,你就不再自由。

有智慧的心是會永不停止學習、永遠不下結論的

智慧不是知識。即便你讀遍了世上所有的書籍也不能帶給你智慧。智慧是很微妙的東西,它沒有停泊之處。

你愈加仔細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你就愈有能力過真正富足的生活。

接觸新觀念及你不熟悉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自由並不僅止於做你喜歡的事,或是從外界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而是先要了解什麼是依賴。

你總是依賴著別人給你快樂。

不是嗎?我們依賴著別人給我們快樂!我們的喜怒哀樂愛惡慾操控權在自己嗎?不,一點都不,我們心理上依賴著他者,實際上我們是被束縛在依賴的關係裡而不自知,我們自以為沒有啊!自以為自己很獨立啊!但,其實我們內在還是不夠自由自在,因為我們還是受束縛著,受情感上的依賴、受同儕的依賴,職場上又受職場人際的依賴。

愛是不要求回報的,甚至不感覺你給予了什麼,只有這種愛才能使你了解自由。

對自己不滿就是羨慕別人的開始。

不知道是不是很少對自己不滿?我很少會羨慕別人,或者說我認為所有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命經歷,毋庸生羨,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實際的。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傾聽

你的心非常安靜時,你會超越時間的限制,聽見所有正在發生的事,這時候真理就降臨了。

你要善用分辨力去聽,找出事實的真相。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圓融的人生

如果你缺少了深切的愛,你就永遠不能看到整體生命。

生命最困難的事之一,就是不被某種觀念捆綁,被捆綁就是始終不變的意思。

當你知道寫詩的人是誰以後,你才說這首詩可愛,這是俗不可耐的、勢利的態度。

生活中,我們總是追隨權威、仰望有名望的人,服膺有權勢的人,詩或書畫藝術品的鑑賞仰賴已享盛名的人物、評論家,不以人廢言,幾乎不可能,造就了看人低的斐陶斐現象,從小也不是真的最頂尖,但自視頂尖,睥睨驕傲不可一世,貪污還謊言不斷,不斷撒謊、嗆聲,仍然有追隨者,好像只要一個人有了名聲,無論那人有多爛、有多草包、有多空安,就像一枚星子閃熠光芒,眾人便能追逐那道光。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野心

只有當一切的競爭都除去時,才會產生一個和平的社會,大家才能過得快樂而又有創造力。

不論一個人走到世上任何地方,他都會發現社會永遠處在衝突的情況中。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關於

你可曾注意過,我們大部分人對任何事都缺乏深刻的感受?

我倒是這麼覺得,太多人每天靠著人云亦云,日復一日,然後我們重覆看著別人的人云亦云,很多事沒有經過深刻的思考,一個印象就定論,比如「司法不公」、「恐龍法官」,對還未審判的案子就先有既定想法,「不要忽視法官指鹿為馬的能力」,我還真的看過有人就這麼說,案子還在檢察官偵查階段耶,而你竟已預設了審判階段裡的「法官指鹿為馬的能力」。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知識分子,所謂的知識份子就是有膚淺的小聰明的人,用各種詞藻和理論來討論人間的是是非非和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仇恨是容易的,仇恨就像時尚一樣把人們聚在一起追隨同一樣東西;它製造了各種的假想,它形成各種不同的合作,譬如戰爭。

克里希那穆提說觀察恨,但別讓恨生根,將之輕輕放在一邊,也就是說我們還是要知道恨的模樣,仇恨的樣貌,我們要知道,然後我們不要受其影響,知道而不被影響,也不讓恨在心裡油然而生。

一場選舉,都會生出很多恨,很多攻詰、辱罵、抹黑,所有的候選人,只有看到陳時中提「愛與包容」,他不明白選舉就是一場戰爭,即使到了最後敗選,他還是提「愛與包容」,不得不說他真的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但同時,也好加在臺灣總還是有這樣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即使他敗選,面對團隊內決策核心的爭議,他也還是將責任自己扛,他那種面對他人強加給他的仇恨值卻仍然不鼓動支持者反仇恨的胸懷真的很寬大啊!我懷疑他青壯年時是不是就透徹了克里希那穆提哲學?!

有時你並不因為什麼事而突然開心,你只是自在的微笑和快樂罷了。

是!曾經有一段時光是這樣,總是自在的微笑,那也是一段最令自己懷念的時光。

然後,在曾經的那一段時光之後,其實還有一段未滿五年的職場時光,我也是。直到⋯⋯直到我最後因淚水澆熄覆滅了熱情,只能轉身離開。

克里希那穆提格言

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愛的事,沒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須做的事之間交戰。

如果你沒有偏見、沒有歧視,如果你是完全開放的,那麼所有環繞你的事物都會變得非常有趣、非常活潑。

感受到美而不加入意見,是唯一真正對美的了悟。

如果你愛一件事情,你永遠不會感到疲倦。

向宇宙下訂單,吸引力法則就是宇宙會回應你的呼求,你想要的,都會成真都會如願以償,就連克里希那穆提都這麼說:

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許多事情就會發生,一切都會如願

如果你真的敢不同於流俗,你就是獨立的人,生命就會如願。

人的身體遲早會死亡,但是大部分人的心智也早就死亡了。

事實上,死亡就是結束,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面對這個事實。

不要把今天的煩惱帶到明天去,不要把這一小時、這一分鐘的煩惱帶到下一小時、下一分鐘去,把它們完全拋開,那麼在這份自由中就會產生一種有生命也有死亡的存在,死亡只是某件事情的結束,在死亡中還有重生。

常常,我們總是自尋煩惱,然後憂愁如影隨形地跟著自己,過去地陰影帶到當下,當下的不順遂又牽連到下一刻,又甚或,將未來尚未可見的世界,先行想像,往不美好的方向去想,作繭自縛,自困愁城,這是我們自己要的人生嗎?最近克氏的話一直伴著我,還有可能來自於最近上的遠距課程,在在讓我整個心緒慢了下來,對很多事,先不作反應,而是多角度地去思考,有好幾回,當我意識到某種不快的情緒升起時,又都會很快地緩降下來,終歸平靜,這一切都是心念的作用。

如果你的心中有空間,那麼在那個空間裡必定有寂靜的存在。只有在寂靜中,你才能真的傾聽。

這個世界有一種非常怪的現象,它充滿了令人分心的事物及娛樂,幾乎每個人都是旁觀者,極少人是參與者。

當年,我在看《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這本書時,年紀還小,那時候沒有FB、沒有LINE、沒有IG、沒有抖音,如今,再看這本《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發現,近三十年過去,過去和現在一樣充滿令人分心的娛樂,只是現在更碎片化了。

我不知道再過一個世代,世界的模樣是如何,但想必,充滿令人分心的事物與娛樂,仍然依舊,我們在任何時刻,任何境地,總是旁觀者和無聊者,因為無聊,故得憑藉這些讓生命更碎片的娛樂填塞。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Think on These Things 書籍資料

  •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
  • 譯者:葉文可
  • 出版:方智出版
  • 版次:2009年1月 15刷
  • ISBN:978-957-679-855-8

在〈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究竟是哪些事?〉中有 3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持續買進|書名就是累積財富的通關秘語 – 閱讀時光

  2. 自動引用通知: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想念謝錦桂毓 – 閱讀時光

  3. 自動引用通知: 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用投資家眼光幫我們翻轉社畜人生 – 閱讀時光

發佈留言

接著閱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