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Post: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JR上野站公園口,柳美里

柳美里書寫在JR山手線上野車站的流浪漢,記得在看《JR上野站公園口》前才有媒體報導過有位知名作家將自己和朋友吃剩的火鍋拿去送給台北車站的遊民,還自己覺得遊民一覺醒來看到食物,定會覺得是上帝給的禮物。

我能理解惜食的心情,可是食物不比一般,我也不會將自己吃剩的菜尾轉送給別人吃,難以揣測理解那樣的心態?是不是打從心底便是用一種歧視的心態在看待遊民?即使對方是無家可歸的遊民。小時候我買過牛肉麵給在亭仔跤睡覺的遊民,當時沒什麼想法,只是一念覺得自己的零用錢還夠用,自己當然也不可能有能力長期供應,但不可能也從沒有想過將自己吃過的剩食給誰吃,畢竟對方只是暫無歸宿處,不必嗟來食。

JR上野站公園口 主角與天皇同年同月同日生卻不同命

柳美里筆下的《JR上野站公園口》主角出生和日本天皇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他的長子也和皇太子之子同年同月同日生,生時相同,宿命卻大不相同,悲慘的命運只是投胎投錯了嗎?何以生辰同卻那麼不走運?!脫離不了貧窮,就是得離鄉背井,攢錢回鄉,不冀望翻身,只求平順安穩,能順利養兒育女一家子能活得下去。

早期的臺灣也有過一段時期,約如我們父母輩的時期,尤其是戰爭前後出生的父輩們,也是離鄉背井,在外學技藝、找可供膳宿的當學徒,攢一點點的錢都供給家裡,那時的他們,未能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只能為了活路找生計。

貧窮是一種罪,逼得小孩不得不說謊。

《JR上野站公園口》的主角阿和小時候便歷經過家貧遭債主上門討債的童年,小孩只能說謊騙上門討債的債主,全因為貧窮實在也還不起債務,真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自的不幸,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裡,窮鄉裡的窮人們又能如何呢?

JR上野站公園口 流浪的人兒各有各的故事

透過角色阿和的敘事,流浪的人兒各有各的故事,所有流浪的人兒,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流浪的,並不是一開始就無家可歸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沒有家人的。

阿和自己當然是可以在他的老家終老,但他在面對髮妻的驟逝之後,又不願讓年方21歲的外孫女擔起照顧他的責任,再度離家,落腳在JR上野站公園口,開始了遊民的生活,在他們遊民間,有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還是知識份子,有些人曾經高收入的房仲業務,卻遇上金融海嘯,只收到一紙離婚協議,淨身出戶⋯⋯。

自己的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多麼徒勞空虛的人生啊。

我害怕的是,明明不知人生何時結束,卻仍然過著這種人生。

覺得徒勞空虛的人生,我想不僅僅是流浪人的喟歎!你我多少都有過吧?!於是我特別在電子書上劃了線,提醒自己不要總是將生活過得徒勞空虛,我們除非自殺,不然難以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也許下一秒就猝逝,雖不至於要縱情享樂,但總要做一點自己愛做也願意做的事,就算我自己成立了這個閱讀.tw網站,將自己看過的重看的,盡量一本又一本、一篇又一篇地紀錄下來。

JR上野站公園口 天皇出巡,流浪漢眼不見為淨

天皇出巡,JR上野站公園口的流浪漢小屋就得被淨空,他們得配合遷離,等著「上山打獵」的行動結束,他們就可以再遷回,對天皇而言,我不知道流浪漢對他而言是不是「低端人口」?還記得中國北京曾經清理「低端人口」,而那些所謂的低端人口卻是北京底層的生產力來源。

生活悲慘得令我幾乎忘了自己也曾經有過家人。

要不是家鄉討吃困難,誰願意離開人親土親的家鄉?很多人出外打工,有些人是整年甚或是幾年都沒回家過,像阿和。

臺灣人這幾十年有很多人到中國經商或工作,大部份都不至於很差,但也不時有「滯中台流」傳聞,那些人留在中國過不好也不願回臺,甚至在台灣的家屬也未必知道他們的親人在中國是生是死。

關於對待出外人的善意

很多年以前,台北車站大廳有許多外勞會席地而坐,在某一個群組裡,有人提出面對國家重要車站的門戶,不應該讓這些外勞可以席地而坐,原因是有礙觀瞻,很快地我便出言,寫了落落長,原因是我不認為那是有礙觀瞻,那是一種善意一種能接受各種不同外地人的大度,何況他們離鄉背井來臺灣,舉目無親,如果能有個假日與同鄉聚聚,北車當然是最容易約的目標,自然是北車,我後來發現士林官邸也蠻多外地來的朋友會一起在假日到哪裡去聚一聚。

我們千萬不要存有一種心態,認為來臺灣打工的人比較差,沒有,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國家裡時運不濟,不是他們比我們差。

還有一些有關於《JR上野站公園口》的文句,值得分享,或許我們能再三咀嚼,讀出人性之味。

流浪漢的命運就是這樣,任何人看到流浪漢都會移開視線,但同時又有很多人整天都在監視流浪漢。

「妳已擁有的,我們卻沒有。『擁有的人』是不會明白『沒有的人』的心情的。」

哪種死法算歹死,哪種死法算好死。全憑自己主觀的看法做結論。


《JR上野站公園口》書籍資料

  • 作者:柳美里
  • 譯者:章蓓蕾
  • 出版:聯經出版
  • 版次:2023年2月 電子書製作
  • ISBN:978-957-08-6826-5

發佈留言

接著閱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