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Post: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這是一台立在窗邊白色大理石窗台上的iPad Pro,螢幕顯示電子書學品牌的封面,平板旁邊有一個玻璃瓶,瓶中有水,還有3枝銀柳置放在木質底座上

《學 品牌》 是由廣告鬼才之稱的葉明桂將自己投入廣告生涯裡所有洞察和經驗,去蕪存菁秀出壓箱寶給我們這些還在品牌路上爬行的參考書。而這也不是我第一次接觸葉明桂的書,上次那本已經不知道在書櫃的哪一格,所以案例有些是重覆的,比如左岸咖啡館,重覆的不多就是。

我會在讀墨買下這本葉明桂的《學 品牌》電子書,其實是在誠品新板的書架上看到的,眼睛一亮,查了讀墨有沒有電子書,就買了,這一兩年,我傾向購買電子書,一是因為書房也沒位置放書了,二是眼老花了,再說電子書比起書房裡藏書更容易整理。

在品牌行銷領域裡工作,我們都渴望品牌能植入大眾心中,所以企業會一直下廣告資源投入,但是廣告力並不等同於品牌力,這在行銷領域的自己,絕對能充分感受到其不同,不是廣告久了就有品牌力,產品廣告只是讓產品推出去見見世人,但產品未必能未品牌帶來效益。

十幾年來無論我在哪個職場,一直不斷有人說「你們也很有名啊!」、「廣告很多!」。是的,廣告很多,所以你知道,一旦沒廣告的話,你還會記得嗎?一段時間沒廣告,你對品牌的印象會是怎樣?就如同開喜烏龍茶。我會記得開喜是因為我上行銷課時,這是一個常常被拿來討論的飲料,盛極一時,一旦沒持續廣告也就消失得很快,現在偶而還有看到開喜,但還有多少人喝開喜?

我喜歡葉明桂先生談品牌,尤其他總能有創見,我想這應該是基於奧美真的很有洞察力,曾經一度也許能跟奧美合作,我那時找到「我是大衛廣告」,其實也是奧美旗下,但可惜的是終究沒有成,陸陸續續幾年已過,品牌力依舊不是靠投放廣告能帶上來,尤其Slogan也錯了,只是企業標語並不是我曾經參與過,曾經有跟參與的同事提過一兩句看法,但感覺不被接受甚至被討厭,也就不方便再表示什麼意見,只能接受,然後做好自己份內事。

品牌針對的是全人類來訴求,定位則是要削尖它的消費族群,甚至濃縮到一個核心消費者的人群。定位是市場區隔的產物,怎麼能和品牌定義混為一談呢

打造品牌的秘訣,是利用己經存在人類腦海的人性衝突或社會糾結,來撬動品牌主張

我們都太習慣模倣,也就懶怠於思考,看別人怎麼做是條捷徑嗎?不然,複製無法成為自己的,因為你就沒有別人的品牌基因啊!又不是鸚鵡,為什麼一直學別人說話?跟風跟到沒有品牌個性,搞得大家都差相似,我喜歡葉明桂舉高鐵的品牌案例,不是因為在高鐵上興櫃時,我曾經是高鐵的小股東,而是我真的覺得這樣打造高鐵,真的讓人很心動,大家可以去看看《學 品牌》談到高鐵的內容,我真的是超級佩服的。

台灣高鐵主張:「真實接觸,無可取代!」

品牌的打造絕對不是靠爆品,爆品只是曇花一現的產品,不會長久,你也不可能一直有爆品來支撐聲量,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告,大多都只是為了廣告而廣告,為了消耗掉廣告預算而廣告,我有時候都不知道看了這些廣告是要幹嘛?沒有深入人心,我也看了就忘。

然而《學 品牌》裡,葉明桂先生提到的一些中國品牌,也有些我自己有去看看那個品牌的網站和產品設計、品牌故事等等,說真的我覺得林清軒那個品牌真的讓我很疑惑?怎麼曾經過葉明桂手的品牌,還能呈現得這麼慘?我真心覺得林清軒那個品牌質感超級差。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精彩深刻的人生,那麼每一刻生活都應該入戲。

寫文章是做企劃最好的習慣,沒事就寫文章,寫日記,寫東西。

我們都還在品牌路上摸索,如果我們想要能好好地打造品牌,首先真的要認真生活,多聽多看多閱讀多接觸,讓自己入戲,還有葉明桂先生也說沒事就寫寫東西,寫文章、寫日記。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有朝一日或許剛好靈光乍現,派上用場。


《學 品牌》一個40年廣告老師傅的壓箱絕活 書籍資料

  • 作者:葉明桂
  • 出版:時報出版
  • 版次:2023年10月11日
  • eISBN:9786263742796 (EPUB)

,

eslite premium HyRead 人際關係 允晨文化 先覺出版 博客來 同性情感 同性戀 商周出版 國家圖書館 城邦文化 天下文化 安妮・艾諾 平路 廖志峰 張西 悅知文化 推理小說 新經典文化 方言文化 春天出版 時報出版 時報文化 東野圭吾 橫山秀夫 王蘊潔 理財投資 皇冠文化 科技商管馬拉松 職場 華文小說馬拉松 詩人 誠品新板 誠品線上 誠品黑卡專屬空間 諾貝爾文學獎 讀墨 財務自由 財富自由 資本利得 遠流 遠足文化 長篇小說 電子書 麥田出版

發佈留言

接著閱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