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就在我看完《心流》後,緊接著就由HyRead閱讀器,再從國家圖書館借閱《從此以後》電子書,3天內,我就將這本《從此以後》看完了,也是幾乎荒廢一些自己的正事而讀,這不是我看的第一本夏目漱石的作品,但應該是第一本最有感覺的作品,接連地有空就捧著HyRead閱讀器讀下去,必須停一下就先按下書籤當作提醒該從哪一頁接續閱讀下去。
我看到誠品線上銷售的標題都寫到愛與妥協的終極書寫,說是夏目漱石探索自由本質經典小說,雖然,我承認,這部小說無疑是部經典小說,但是,我倒覺得講「妥協」好像沒那麼精準,至少我不覺得有很重的氛圍是「妥協」,與其說妥協,我倒覺得不妨多探討一點「任性」。
或許主人公代助確實有過「妥協」,但實際上,他表現出來的與其說妥協,無寧說任性多一些,三十好幾還是個啃老族也就罷了,當年自己與三千代明明互有好感,還因為自己當作兄弟的好友喜歡三千代,就極力撮合,最後三千代嫁了個不愛的人,他的朋友平岡娶了個一時喜歡的人,沒錯,他自己有發現那是個錯誤,可又如何?那種靠家裡供應物質生活,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兒,還以為自己真能左右安排分配嗎?!
長井代助就是個依靠老爸、兄長養的啃老族,他雖然也離開了家裡自立門戶,但還是每個月都回老家一趟拿生活費用,對於他的生活用度,長井家可真的是長期供應,讓他這位公子哥兒能悠閒不用煩惱金錢,不用為糊口工作,還能買書看書、聽音樂、看劇,吃美食,有時候就睡在有藝妓陪宿的茶屋,宅子裡僱一個書生、阿婆,幫忙料理日常家務,清潔打掃的事也不用自己動手。
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一個三十好幾還成天無所事事的小孩,換做是任何父母都會擔心的,這跟家裡供不供得起,缺錢不缺釴無關,當代助回老家拿錢的時候,他爸爸也是會勸他找個事做,也不一定要賺錢,甚至說錢還是會繼續供應他,或者出國留學,但他就是應著、敷衍著,日子一日又一日。
而且,可悲的是他自己不認為自己是遊手好閒。
他只是在思考不必為工作而汙染、又有很多空閒時間的上等人種和自己的問題而已。
真是好了不得的上等人種!但落到了被斷金援之後,想找份工作時,又如何呢?他能做什麼?又有什麼資格能善待給予自己所愛的人一份安定的生活?沒錢,萬萬不能,那個啃老族一不會掙錢,二也不會在有金援時廣積糧,給自己存錢,落得最後,最後的下場一定是他已預見過的「流浪漢」。
代助瀏覽過所有的職業後,他的眼睛落在流浪漢這一個職業上,他從那群不像狗,又不像人的乞丐身上明顯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最感到痛苦的一點,莫過於因生活的墮落而扼殺精神的自由。當自己的肉體沾滿一切的汙穢後,自己的心靈狀態將會是如何落魄呢?他想到這裡,不禁感到不寒而慄。
我對於主人公長井代助沒有一丁點的同情,雖然我也覺得婚姻自主,但我對於代助並無同情,他一直覺得家裡幫他安排婚事很厭煩,他一再推拒甚或配合相親後又回絕敷衍,沒錯,他一直有喜歡的人。
但他自己呢?當初還不是處於明知自己和三千代互有好感的情況下,竟還費盡心力去分配了三千代和平岡的婚事?他認為這是出於俠義為兄弟之誼作出的犧牲,可是三千代是人,不是物,是可以這樣安排的嗎?
長井代助在平岡夫婦回到東京之時,為了能及早見到平岡夫婦,他特意拖延了回老家的時間,他想見的人與其說是平岡,不如說是想見見三千代,他翻看相簿,一頁又一頁,最後停在某一頁,低頭凝視相片中的女子,那女子,就是三千代。
平岡到訪,三千代未隨行,代助和平岡閒話家常,代助回平岡的一段話裡,顯見地代助當時尚無僭越道德禮教之想,依舊停留在只想要維持自己的一世溫飽,經濟上用度無憂:
如果吃飯成問題的話,我隨時都會屈服。不過目前我過得平安順利,何苦去嘗試那種低下的經驗呢?這不就如同要求印度人穿外套準備過冬嗎?
這個時候的代助,依舊處於不愁衣食用度,歲月靜好,就算他真的三年過去了,心裡依舊在意三千代,但那時他也沒有到會為了與三千代廝守而脫離家庭的地步,究竟,是什麼時候改變的呢?為何最後明知會被父親斷絕物質上的照顧也不惜與家庭絕裂呢?
馥郁的百合香撩撥之下,喚起了只有兩人共通的嗅覺記憶,香氣,真的多麼危險啊!總能撩人於無形,滲入心神,意亂情迷,兩回的百合花場景,一次是三千代買了三支百合並梳了銀杏返,戴上代助送給她的戒指去看代助,第二次是代助買了百合花,花香滿室,就像他們的情感已馥郁到滿到不能再滿了。
我同意三千代用只有兩人能懂的百合香味、銀杏返髮型來勾起和代助之間的過往的情感記憶,而且就在他一次又一次見到三千代之後,也知道三千代著實過的不好的時候,他覺得他有責任,在加上的確有意亂情迷之下,堅定斷然拒絕老家父親安排的婚事,之後又跟平岡攤牌,原本若只是斷拒婚事,父親氣氣風頭過了之後,相信金援還是能有機會再持續供應的,只是在與平岡攤牌後,平岡雖然同意會將妻子病養好後交給他,但平岡寫了一封長信給長井得,此信便種下長井家與長井代助斷絕關係的引信。
《從此以後》それから書籍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