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吉先生,是由允晨文化出版紀念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先生的紀念文集,來自於四面八方的追思與悼念。我原本感到奇特,怎麼不由志文出版社出版便好?!不過,不知道我臆測得準不準,冥冥之中,這或許也是一個傳承,一棒接一棒,天意誠難測。
文化在時代上或許有不同的意義和使命,張清吉先生出版的新潮文庫那個時代,是處於資訊流通封閉的時代,亟需獲得新知的管道,知識份子在苦悶的文化荒蕪時代,唯有透過翻譯書籍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才能接軌,精神才得以餵養,新潮文庫於焉滋養了幾代人。
這些紀念文,我們不難發現,張先生熱情又低調,對後進晚輩也多所照顧,稿酬豐厚,一篇行動不便的退休老師憶敘當年,張先生如何體恤又如何多匯兩筆款項,讀來令人感動。
張清吉先生的新潮文庫系列曾經引領一個時代,時也運也命也,難以復刻,其間投入翻譯的陣容是龐大的臺大醫學院頂尖學生和醫生,這一段林衡哲先生和張清吉先生的合作永難重現,再加上張清吉先生對出版的投入,每年都會赴日蒐羅更種版本,親編導讀、附上豐富的圖片資料,幫助讀者更能理解內容,縱然亦有不少人提出志文出版社的缺瑕,但相信瑕不掩瑜,五百餘冊的新潮文庫,依舊奠基了知識的聖堂。
何懷碩先生在張清吉紀念文集裡提到近年香港,的確就他的觀察裡,香港不缺富豪,但出不了文星書店、誠品書店、志文出版社,不過,我倒覺得香港好歹也曾經有過銅鑼灣書店不是嗎?但可能還是不夠吧?!血液裡的文化含金量多少會左右家國土地人民的命運。
那個時代,臺灣學子求知若渴,有一點點錢,也要買書看,而中國的領導人在搞文化大革命,知青下鄉,直至今日,中國優秀的海歸,即使早已攀上權利核心如秦綱,也是說失蹤就失蹤,外媒屢傳已死亡。
香港回不去,中國難期待,臺灣要走對的路,持續向前行,願我們的精神食糧更為豐富且多元,營養素充足,不偏食不囿限,文化愈發蓬勃發展,不是只讀某文類才能懂得做人,才是有文化的人。
《張清吉紀念文集》 書籍資料
View Comments